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解决方案
  • 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方案

    1.活性污泥技术



    活性污泥技术是一种生物法,向废水中通入空气,使好氧性微生物繁殖培养形成具很强吸附能力的活性污泥,生物法逐渐成为污水处理技术的主流方法。这一方法自1914年由E.Arden和W.T.Lokett在英国曼彻斯特开创。
    活性污泥技术的基本流程: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曝气系统以及污泥回流系统组成。由初次沉淀池流出的废水与从二次沉淀池底部回流的活性污泥同时进入曝气池,成为混合液。在曝气池的作用下,混合液充分曝气,并使活性污泥和废水充分接触。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被活性污泥所吸附,并被微生物群体所分解,使废水得到净化。
    活性污泥技术具体还包括很多种,其中有普通式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AB两段式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SBR)法、完全混合性污泥法等。
    2.A/O工艺法


    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除了可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外,还可同时去除氮、磷,对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及难降解废水,在好氧段前设置水解酸化段,可显著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3.A2/O法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生物硝化及反硝化工艺和生物除磷工艺的综合。该工艺处理效率一般能达到:BOD5和SS为90%~95%,总氮为70%以上,磷为90%左右,一般适用于要求脱氮除磷的大中型城市污水厂。但A2/O工艺的基建费和运行费均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运行管理要求高,所以对目前我国国情来说,当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封闭性水体或缓流水体引起富营养化,从而影响给水水源时,才采用该工艺。
    4.化粪池技术


    生活污水的收集和预处理,建议保留化粪池或村民门口附近的坑塘。化粪池不仅可以起到收集污水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除去部分有机质。
    工艺流程为分离池-腐化池-酸化池-氧化池-排放。该工艺无动力、低能耗、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但是化粪池存在清掏困难、产生恶臭气体和堵塞管道等缺点。
    5.人工快渗


    在快速渗滤系统运行中,污水周期地向渗滤田灌水和休灌,在土壤层形成的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状态有利于氮、磷的去除。COD和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65%和94.47%,出水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6.生态塘



    是从氧化塘发展而来的污水生态化处理技术,主要进行污水的二级深度处理。它是利用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处理污水的天然或人工池塘,在太阳能作为初始能源的推动下,借助菌藻共生强化系统去除有机物,以水生植物和水产、水禽的形式作为资源回收,净化的污水也可作为再生水资源予以回收利用,实现污水处理资源化,是生态处理的发展方向。李旭东等采用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COD的平均去除率在70%以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高达93%,磷的平均去除率为55%。


    7、稳定塘


    在缺水干旱地区,稳定塘工艺是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与传统的二级生物处理技术相比,高效藻类塘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对于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是一种较具推广价值的污水处理技术。有实验研究显示,采用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CODcr的平均去除率70%以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高达93%,磷的平均去除率为55%。该项技术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着力推广的一项技术。
    8、高效藻类塘


    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oswald教授提出并发展的,试验流程见图1。
    image.png
    与传统稳定塘相比,既有运行成本低、维护管理简单等优点,又克服了传统稳定塘停留时间过长、占地面积大等缺点,在处理农村及小城镇污水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在太湖地区建立了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
    9、生物滤池


    其最大的特点是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于一体,节省了后续沉淀池,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处理系统集初沉池、曝气池、污泥回流设施以及供氧设施等于一身,大大简化了污水处理流程。生物滤池工艺流程见图2。
    image.png
    10.人工湿地



    是利用人工水生态系统内多级生物的稀释降解作用来去除或削减水中污染物的方法。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投资和运行费用低、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水生植物有一定经济价值等诸多优点。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是潜流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流程图见图3。

    image.png


    11.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生活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消化池,污水中的悬浮物沉降下来成为污泥,污泥通过一定时间的自然发酵,有机物得到降解。工艺流程见图4。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image.png

    12.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


    新型生活污水厌氧净化池(或称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是一种小型分散化污水处理装置。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是在化粪池和沼气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解决了化粪池处理效果差、沉积污泥多、沼气池沼气回收率低的弊端,其工艺流程见图5。
    image.png
    13、地下土壤渗滤系统


    该系统将污水投配到土壤表面具有一定构造的渗滤沟中,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微生物的降解和植物的吸收利用得到处理和净化。工艺流程见图6。
    image.png
    该种工艺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一定构造、距地面约50cm深和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污水缓慢通过布水管周围的碎石和砂层,在土壤毛管作用下向附近土层中扩散,并利用土壤中的大量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过滤、吸附、降解。
    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建设容易、维护管理简单,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整个处理装置放在地下,不损害景观,不产生臭气。但是负荷较低,不适合人口集中、污水产量较大的地区。
    14.厌氧氨氧化工艺


    厌氧氨氧化工艺是由荷兰Delft理工大学根据厌氧氨氧化原理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污水生物脱氮工艺。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多种生物脱氮工艺,如CANON、OLAND等。由于厌氧氨氧化过程是自养的,因此不需要另加COD来支持反硝化作用,与常规脱氮工艺相比可节约100%的碳源。而且如果把厌氧氨氧化过程与一个前置的硝化过程结合在一起,那么硝化过程只需要将部分NH4+氧化为NO2–N,这样的短程硝化可比全程硝化节省62.5%的供氧量和50%的耗碱量。

    15.生物膜技术


    生物膜法是分散生活污水处理主要应用的一种人工处理技术,包括厌氧和好氧生物膜两种。厌氧或好氧微生物附着在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来吸附、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目的。
    种方法设备简单、运行成本较低,处理效率高。反应器一般由填料、布水装置和排水系统三部分组成,采用的填料有无机类和有机类。目前,新型的生物膜反应器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就是其中一种。也包括的生物。
    16.曝气生物滤池


    简称BAF,是集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两者优点于一身的第3代生物滤池。BAF具有去除有机物、有害物质、脱氮、除磷的作用;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少、能耗及运行成本低。
    17.双膜式太阳能技术


    该种技术是运用生物膜和纤维膜的双模反应系统,运用鼓风机和抽水泵将阳光通过太阳能板进行转化,再经过系列运行,净化生活污水。适用于日照量充足的南方地区,污连续阴雨天则需要运用电进行运作。虽然这种技术较为新颖,但是在特定项目中已经有所使用,优势在于能够节约能源,并降低大量的运行费用。
    18.地埋A/0-人工湿地技术


    是在常规生化处理基础上增设人工湿地系统进行深度处理。人工湿地系统是人为的在有一定长宽比和底面坡度的洼地上用土壤和填料(如砾石等)混合组成填料床,使污水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并在床体表面种植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生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蒲草和美人蕉等),形成一个“基质—微生物—植物”的复合生态系统,并利用这种复合生态系统独特的净化功能进行水质高效净化。
    适用于地势条件易于集水污水并能通过自流出水的且规模适中的村庄,处理规模20~200t/天。工艺参数:缺氧池停留时间不小于4h,好氧池停留时间不小于6h,污泥清理周期180天,人工湿地水力负荷0.5~1.0m3/(m2˙d),工艺流程见图7。
    image.png
    19、地埋A/O-生态塘技术


    一种常规生化处理后增加生态塘处理工艺生态塘亦称氧化塘或稳定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的总称。其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通常是将土地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并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处理污水。
    生物塘是以太阳能为初始能量,通过在塘中种植水生植物,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形成人工生态系统,在太阳能(日光辐射提供能量)作为初始能量的推动下,通过生物塘中多条食物链的物质迁移、转化和能量的逐级传递、转化,将进入塘中污水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最后不仅去除了污染物,而且以水生植物和水产、水禽的形式作为资源回收,净化的污水也可作为再生资源予以回收再用,使污水处理与利用结合起来,实现污水处理资源化。
    该技术适用于拥有自然池塘或闲置沟渠,地势条件易于收集污水,并能通过自流出水的且规模适中的村庄,处理规模20~200t/天。工艺参数:缺氧池停留时间不小于4h,好氧池停留时间不小于6h,生态塘停留时间不小于24h,污泥清理周期180天,工艺流程见图8。
    image.png
    20、地埋A2/O-人工湿地技术



    A2/O工艺亦称A-A-O工艺,本工艺为采用厌氧—缺氧—好氧法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简称,是流程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脱氮除磷工艺。适用于处理要求较高,四季气候变化大,气温较低的地区。处理规模不小于200吨/天。工艺参数:厌氧池停留时间不小于2h,缺氧池停留时间不小于4h,好氧池停留时间不小于6h,人工湿地水力负荷0.5~1.0m3/(m2˙d),污泥理周期180天,工艺流程见图9。
    image.png
    21、生物滴滤-人工湿地技术



    亦称滴滤池工艺,一般以碎石或塑料制品为滤料,污水喷洒在滤层上部,沿滤料孔隙下渗时,有一部分污水、污染物和细菌附着在滤料表面上,微生物便在滤料表面大量繁殖,形成生物膜。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附、降解,从而得到净化。
    本技术适用于处理要求一般,规模较小,距离居民区较远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10~30吨/天。工艺参数:集水池停留时间不小于12h,缺氧池停留时间不小于12h,生物滤塔负荷0.2~0.3m³/(㎡˙d),人工湿地水力负荷0.5~1.0/(m2˙d),污泥理周期180天,工艺流程见图10。
    image.png
    22、一体化MBR工艺



    一种将活性污泥法和一体化浸没式膜分离系统结合的传统改良型工艺,利用膜组件进行的固液分离过程取代了传统的沉降过程,能有效的去除固体悬浮颗粒和有机颗粒,制备无菌水。系统出水可直接用于生产或生活回用。废水通过本处理系统处理排放出水的各项指标均可以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的指定标准。该技术适用于有回用要求或用地紧张的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20~500吨/天。工艺参数:缺氧反应区停留时间不小于2h,MBR区停留时间不小于4h,污泥理周期360天,工艺流程见图11。
    image.png

  • 垃圾焚烧发电工艺

    垃圾焚烧发电厂成套解决方案



    垃圾焚烧发电工艺

    垃圾焚烧发电厂简易流程图如下:

    image.png

    其主要系统如下:

    一、热力系统

      热力系统均采用母管制.

    为适应机组快速启停的要求,并考虑停机不停炉工况运行,主蒸汽系统通常设一套100%单机额定进汽量旁路装置.

    汽轮机抽汽系统设置一级非调整抽汽作为一、二次风蒸汽-空气预热器的汽源.

    二、垃圾焚烧系统

      垃圾焚烧系统是垃圾焚烧厂中最为关键的系统,垃圾焚烧系统提供了垃圾燃烧的场所和空间,它的结构形式及工艺将直接

    影响到垃圾的燃烧状况和燃烧效果。垃圾焚烧系统的一般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image.png

    三、进料系统

      吊车抓斗从垃圾贮坑抓起垃圾,送入进料漏斗,进料漏斗能够贮存约1个小时焚烧量的垃圾,由可更换的加厚防磨板组成。给料斗和溜槽之间用密封性较好的柔性膨胀节连接,溜槽能够在不损坏料斗的情况下移出,料斗内设有垃圾搭桥的破除装置。漏斗中的垃圾沿进料斗滑槽落下,由推料器将垃圾推入炉排预热段,机械炉排在液压驱动下使垃圾依次通过燃烧段和后燃烬段。为保证单位时间进料量的稳定性,推料器应具有测定进料量的功能,现行的推料器一般采用改变推杆的行程来控制进料的体积,但由于垃圾在进料滑槽中的密度不慎均匀,造成进料的质量控制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为此,可在滑槽中设置挡板,使挡板上的垃圾自由落下以提高垃圾密度的均匀性,同时还可以改进滑槽中垃圾的堵塞现象及有效防止火焰回窜和外界空气漏入,也可以存储一定量的垃圾,溜槽顶部设有盖板,停机时将盖板关闭,使焚烧炉与垃圾贮坑相隔绝。



    四、助燃空气系统

      垃圾焚烧炉助燃空气系统主要包括一次风系统、二次风系统及炉墙密封冷却风系统等。

    (1)一次风系统

      一次风主要作用是提供垃圾干燥的风量和风温,为垃圾着火准备条件,同时满足垃圾前期燃烧所需空气要求。一次风系统是从炉排系统下方将一次风送入炉排系统各区段的装置,这些区段包括干燥段、燃烧段及燃尽段。送往各区段的空气量随着不同区段的需求而改变。一次风通常在垃圾贮坑的上方抽取,一次风在送入炉排前先经过空气预热器,以便为垃圾快速干燥和着火焚烧创造条件。不同的焚烧炉型,一次风的系统配置和从炉排底部的喷入方式各有不同。

    (2)二次风系统

      二次风系统的主要作用一是为了搅拌烟气,加强炉膛中气体的扰动;二是将完全燃烧所需的一部分空气从炉排上部送入炉膛,用以搅拌炉内气体使之与氧气混合。合理地配置二次风既能加强炉内的氧同不完全燃烧产物充分混合,使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和炉膛过剩空气系数降低。同时,由于二次风在炉膛内会造成漩涡,可以延长悬浮的未燃颗粒及未燃气体在炉膛内的行程,使飞灰不完全燃烧损失降低。

    由于二次风的主要作用是搅拌炉膛内的烟气,故不同炉排炉型的二次风介质也有不同,如利用蒸汽作为二次风、利用烟气再循环作为二次风、利用空气作为二次风等。一般利用空气作为二次风使用较为普遍,因为它既能促进混合,又可以补充燃烧的空气需求。

    采用二次风的效果和喷嘴布置形式有很大关系,一般将喷嘴装在前墙或后墙上,因为前部有挥发物析出,有较多的未完全燃烧产物,而后部则氧气过剩。也可前后墙都有。

    五、点火及辅助燃烧系统系统

      点火燃烧器的作用是焚烧炉在无垃圾状态下通过燃油或燃气使炉出口温度至额定运转温度(850℃以上),然后才能开始向炉内投入垃圾,以防止垃圾在炉内低温状态投入造成排烟污染物超标。同样在正常停炉过程中,在炉内垃圾未完全燃尽状态下也需要点火燃烧器投入来维持炉内温度在850℃以上。另外,急剧升温时炉材的温度分布也发生剧烈变化,因热及机械性的变化发生剥落使耐火物的寿命缩短,故点火燃燃烧器和辅助燃烧器应进行阶段性地温度调整以防温度的急剧变化。

      辅助燃烧器主要用于保持炉出口烟气温度在850℃以上,当垃圾的热值较低而无法达到850℃以上的燃烧温度时,根据焚烧炉内测温装置的反馈信息,本装置将自动投入运行,喷入辅助燃料来确保焚烧烟气温度达到850℃以上并停留至少2秒。

    点火、辅助燃烧装置由燃烧器本体、燃烧器、点火装置,控制装置和安全装置构成。

    六、尾部烟气排放系统

      余热锅炉排放的190~210℃的烟气经烟气脱酸系统、活性炭吸附系统后温度降至140~160℃,然后进入除尘器,经除尘后将满足排放标准的尾部烟气经引风机、烟囱排入大气。

    七、脱硝系统

      工程中常用的燃烧后烟气脱硝技术有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两种。SNCR法是在炉内燃烧区后部一定温度范围内(一般在850~1150)喷入氨或尿素等氨基还原剂,将NOx还原为分子态的N2H2OSNCR技术由于不需要贵金属催化剂,其投资和运行成本比SCR低,但烟气和还原剂在最佳反应温度区间内停留时间短且难以良好混合,所以该技术的脱硝效率一般较低,脱除后的NOx排放浓度一般为100~200mg/Nm3

      SCR技术中采用了金属催化剂,SCR技术由于使用了催化剂其脱硝效率一般能达到80~90%,脱除后的NOx排放浓度一般可达到50mg/Nm3,但SCR法的投资和运行成本远高于SNCR法。在垃圾焚烧系统中,SCR法只能设在除尘装置之后,否则未净化烟气中重金属会使SCR催化剂中毒,丧失活性。

    由于垃圾中含氮量较低,采用SNCR法脱硝完全能够满足污染物排放的标准,故多数工程脱氮系统拟采用SNCR系统,污染物排放的标准高的城市采用SCR技术。


     




  • 危险废物处理

    危险废物处置一站式解决方案

    危废处理

    一、危废处理工艺流程

    (1)系统工艺主流程框图

    体积较大的废物经过破碎后与不需破碎的废物由抓斗混合后送至废物给料斗, 经计量后

    从料斗经溜槽由推料机构送入回转窑内。液态危险废物根据热值的不同并经过过滤后分别喷入回转窑和二燃室内焚烧。固态废物和液态废物根据化验分析的成分和分析由技术部门制定配料单, 进料量根据回转窑内温度等工况条件由控制室内的计算机进行调节和控制。整个焚烧系统配备了自动控制和监测系统, 在线显示运行工况和尾气排放监测, 并能自动反馈, 对有关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自动调节。焚烧系统还设有可靠的配风装置以保证回转窑、二燃室处于负压运行状态。

    危险废物在回转窑内进行高温分解及燃烧反应, 废物大幅减量, 部分未燃尽的残渣从回转窑排出后直接掉落在二燃室下部的炉排上再次燃烧, 燃尽后由出渣系统连续排出, 回转窑焚烧产生的烟气进入二燃室内进一步燃烧, 二燃室的出口烟气温度保证维持在1100℃以上,烟气停留时间超过2 秒,使烟气中的有机物和二恶英彻底分解,达到无害化的目的。

    二燃室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回收部分能量产生蒸汽。烟气经余热锅炉后温度降为500℃ -600℃之间。再经过烟气急冷中和塔将温度降低到200℃ -180℃之间,避免二恶英等有毒气体的再合成。经急冷后的烟气进入干式反应装置, 在干式反应装置中喷入活性炭及Ca( OH)2 对烟气进一步脱酸,并对重金属及可能再生产的二恶英等物质进行吸附,再进入布袋除尘器进行除尘。然后烟气进入SCR脱氮装置脱除氮氧化物。烟气净化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湿式脱酸,在湿式脱酸塔中喷入碱液脱除SO2、HCl、HF 等酸性气体,达到严格的烟气排放标准。最后经过净化的烟气被加热以消去白烟后通过引风机的作用送入烟囱排入大气中。

    (2)危险废物储存与预处理系统

    2.1固体危险废物的预处理工艺流程及特点:

    固体按照化验室的分析, 根据性状和成分不同, 被分别送往废物储存区的各个贮池储存,即固体废物破碎池、高热值固体废物贮池、低热值固体废物贮池内。由于危险废物形状的复杂性, 有的外形尺寸较大,或不规则,为了有利于焚烧处理, 因此设置固体废物破碎池用于此类固体废物破碎。

    固体危险废物预处理工艺的特点:

    A、固体废物储存池进料门采用由红外线控制的自动控制密封门系统,在输送车进入储

    存区时密封门自动打开以便卸料, 卸料完成则密封门自动关闭, 确保储存池保持全密封的负压状态工作;

    B、固体废物储存池采用钢砼混凝土结构,内覆多层防腐蚀材料,储存池的最低点设置

    渗沥水坑及泵;

    C、在储存池内实现固体危险废物的储存、配伍及控制调节的过程

    2.2 液态危险废物的预处理

    桶装废液与罐车废液通过真空系统和泵送系统输送至废液储罐中贮存。低热值废液焚烧

    前需通过配伍混匀, 调整热值和酸碱性。废液的配伍混匀在中和均质槽中进行。均质槽设置两个,带防爆搅拌器及夹套伴热,低热值废液储罐可通过管道自流至均质槽中。

    液体危险废物预处理工艺特点:

    A、整个液体危险废物储存系统采用全自动的操作系统,有独立的操作室,与总控制室

    联网,实现总控制室人机界面的集中控制, 液体危险废物储存区域的卸料口及专用罐区均设置氮气保护装置,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

    B、系统设有均质槽以调节废液热值及酸碱度,可根据需要将液体危险废物送入焚烧系

    统;

    C、桶装液体危险废物的储存设有专区,按照甲、乙类危险废物分开储存堆放,并就类

    别的不同区别存放, 输送采用真空输送系统, 只需将真空输送枪放入桶内, 桶内的液体危险废物将立即被吸入真空罐再由泵送往废液储罐。废液储罐采用热水夹套及保温, 并装有搅拌器。

    2.3 膏状废物的预处理

    桶装废液与罐车废液通过真空系统和泵送系统输送至废液储罐中贮存。低热值废液焚烧

    前需通过配伍混匀, 调整热值和酸碱性。废液的配伍混匀在中和均质槽中进行。均质槽设置两个,带防爆搅拌器及夹套伴热,低热值废液储罐可通过管道自流至均质槽中。

    液体危险废物预处理工艺特点:

    A、整个液体危险废物储存系统采用全自动的操作系统,有独立的操作室,与总控制室

    联网,实现总控制室人机界面的集中控制, 液体危险废物储存区域的卸料口及专用罐区均设置氮气保护装置,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

    B、系统设有均质槽以调节废液热值及酸碱度,可根据需要将液体危险废物送入焚烧系

    统;

    C、桶装液体危险废物的储存设有专区,按照甲、乙类危险废物分开储存堆放,并就类

    别的不同区别存放, 输送采用真空输送系统, 只需将真空输送枪放入桶内, 桶内的液体危险废物将立即被吸入真空罐再由泵送往废液储罐。废液储罐采用热水夹套及保温, 并装有搅拌器。

    3、危险废物进料系统进料系统流程及特点(固状、膏状、液状)

    (1) 固体废物进料流程:

    A、固体废物经起重机抓斗搅拌后,抓送至进料斗上方准备投料。

    B、确定翻板处于全关状态,用抓斗将废物抓至翻板上部。

    C、确定推料机处于全退状态、锁风装置处于全关状态,首先开启翻板,使固体废物落

    至推料机前端;关闭翻板, 然后开动推料机, 使固体废物进入回转窑前端, 而后推料机退后,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往复操作的次数和频率,确保形成一定长度的窑前料封。

    D、进入下一个固体废物进料流程,反复第(1)条至第(3)条的操作。

    (2)膏状废物进料流程:

    A、膏状废物、木糠混合固态物进料流程:

    膏状废物、木糠经混合机出来的固态物的进料方式与固体废物进料方式相同, 参看固体

    废物进料流程。

    B、包装膏状废物进料流程:

    包装好的膏状废物通过滚柱传送装置运送到提升机上料搁板上, 由提升机提升至回转窑

    进料斗处,然后由推料机将纸袋(筒)推入回转窑,完成包装膏状废物的进料操作。

    C、采用柱塞泵、喷枪进料流程:

    回转窑前端设浆液喷枪, 利用柱塞泵的压力经喷枪喷入回转窑前端, 完成膏状废物的进

    料操作。

    (3)、废液进料流程:

    回转窑前端及二燃室设废液喷枪, 利用废液加压泵的压力实现废液雾化后经喷枪喷入回

    转窑前端或二燃室,完成废液的进料操作。

    (4)焚烧系统

    焚烧系统流程及特点

    A、危险废物均由回转窑前端进入回转窑,固体废物进料口、液态废物及混合料进料口

    喷枪均布置在回转窑窑头部位;

    B、回转窑前端设有燃烧器和一次风,危险废物随着回转窑的转动不断翻滚,与一次风

    混合, 迅速被干燥并着火燃烧。同时在欠氧条件下分解出可燃气体, 焚烧产生的烟气进入二燃室;

    C、回转窑中未燃烬的危险废物,从回转窑尾部落至设于二燃室下部的专用炉排上继续

    燃烧直至燃烬, 炉排的运行时间为可控, (根据排渣情况调整废物在炉排上的时间) 。产生的烟气进入二燃室,燃烬的炉渣落至水封式出渣机,炉渣经水冷却后,由炉渣运输车外运;

    D、二燃室中设有两台喷油燃烧器、两个高热值喷枪和一组专门设计的二次风喷口,来

    自回转窑中未充分燃烧的气体进入二燃室继续燃烧, 二燃室布置了高速二次风, 它能有力地混搅烟气,并且在> 1100-1200 ℃的情况下,停留> 2 秒的行程时间,满足有害物质的充分燃烧和分界;

    E、二燃室燃烧产生的烟气进入余热锅炉。

    本方案采用带尾部炉排的回转窑+二燃室组合式焚烧炉。该组合式焚烧炉具有下列适合

    危险废物焚烧的特点:

    A、回转窑+二燃室结构是目前各国用于各种废物焚烧处置的最常用设备,有大量的使

    用业绩和较悠久的历史。

    B、对危险废物的品种和热值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C、整个焚烧过程,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正常工作下为负压运行,无任何外泄情况发

    生,有效防止有害物质和恶臭对周围操作环境的污染;

    D、在回转窑和二燃室内均布置燃烧器和助燃空气,确保危险废物在所要求的温度下进

    行燃烧;可以确保烟气在要求温度(≥ 1100℃) 以上具有不小于2 秒的停留时间, 使有毒有害气体彻底分解;

    E、为了满足渣热灼减率< 5%的规定,在回转窑后续设一只专有技术的小炉排,未燃尽

    的物料可在炉排上继续焚烧一段时间。炉排是可调的,可以按实际情况加速或减速

    (5)热能利用系统

    热能利用系统流程:

    A、二燃室出口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在烟气降温的同时产生蒸汽,蒸汽从锅炉汽包

    排出,部分经过热器过热后进入高温分汽缸进行蒸汽的分配使用, 另一部分即从汽包引出饱和汽进入低温分汽缸以供使用。

    B、经余热锅炉降温后的烟气(约500~600℃)进入烟气净化系统。

    余热锅炉特点:

    为了大幅度降低运行成本, 工程采用一台特殊的全辐射式余热锅炉, 该锅炉是在总结了国内、外以焚烧危险废物余热锅炉的应用实践中, 不断改进而开发的全辐射式余热锅炉, 它具有以下特点:

    A、根据工程的特点,为了有效降低运行成本,锅炉的供汽采用两种参数,即:设计压力为1.6MPa,饱和蒸汽温度为203℃;系统中设计了两种分汽缸,即:低温分汽缸及高温分汽缸(详见:工艺流程图) ;高温分汽缸出来的蒸汽设计压力是1.5MPa,过热蒸汽温度为:360℃,并利用该过热蒸汽对炉排风及二燃室二次风均加温至:200~300℃,提高了系统的燃烧热效率;并利用该过热蒸汽把烟气处理系统SCR 系统的进口烟气温度加热到:240℃-250℃,克服了如用饱和蒸汽加热须加电热带进行再升温,大幅度降低了运行成本。

    B、该锅炉特别适应烟气温度向更高化的变化,即使烟气温度超过1100℃或更高,锅炉

    出口温度的变化也不会太大。

    C、锅炉不会出现因积灰和堵灰而导致的影响运行状况,所以锅炉能长期稳定运行,确

    保降低烟气温度和连续供应工艺生产系统和生活用蒸汽。

    (6)烟气净化系统

    烟气净化系统工艺流程及特点

    固废处置烟气净化工艺,包括:

    A、烟气冷却:将烟气通入急冷塔进行冷却,利用喷液在高温气流中的蒸发达到使气流

    降温的目的,将炉气温度由500-600℃降到200℃以下,所用的喷液是来自于喷淋吸收塔排出的废碱液,其中所含碱液能对气体中酸性成份起中和脱酸作用,效率可达到60-80%。

    B、干式脱酸:为了除去烟气中汞等金属及其蒸汽和二恶英的有害物质,在急冷中和塔

    和布袋除尘器之间的烟道上设置有活性炭粉喷射系统。活性炭粉经容积给料机, 输送至特别设计的喷射吸收器。同时,还配置了活性消石灰( Ca(OH)2)的喷射系统,与活性碳混合后喷入吸收器, 通过特制的文丘里烟气管道, 能达到50%除SO2效率和70%以上除HCL、HF效率。碱性物与烟气反应产物的回收利用,继续用于对烟气处理。

    C、除尘:将经过b 步骤处理的烟气通入袋式除尘器,确保了灰尘颗粒在10mg/m3 以

    下的除尘要求。

    D、脱硝:将经过c 步骤处理的烟气先经过加热器加热后通入设有喷氨装置的脱硝器,

    采用SCR(选择性催化剂脱硝工艺) 。依靠催化剂的作用,加强氨( NH3)对NOx 的吸收,达到脱NOx 的目的,效率可以达到85%。

    E、湿式脱酸:将经过d 步骤处理的烟气通入设有碱液喷淋装置的湿式吸收塔,使SO2,HCl、HF 的去除率都可以达到99%。同时,还可以去除气流中残存的粉尘。e 步骤中的碱液在与烟气反应后回收至急冷塔作为急冷塔冷却剂;

    F、烟气加热:将经过e 步骤处理的低温烟气加热至130℃,防止低温饱和烟气在引风

    机中以及烟囱凝结造成对设备、烟道及烟囱的腐蚀以及“白烟”现象出现。

    烟气处理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A、急冷塔中所需的冷却剂碱液不必制备,只需利用湿式脱酸处理后的废液就可进行烟

    气冷却以及初步的脱酸;

    B、活性炭和消石灰进行混合后作为干法脱酸的吸附剂, 可以省去活性炭吸附这套工艺;

    C、干法脱酸工艺所产生的副产物易于处理,也可投入消石灰与活性炭的混合器中,作

    为吸收剂循环使用,节约吸收剂用量;

    D、干法脱酸工艺是在特制的文丘里管道中完成, 利用其特性能很好的对烟气进行处理;

    E、湿式吸收塔中所产生的废液,可以投入急冷中和塔中代替冷却水作为冷却剂使用,

    不必专门设置废液处理系统,节省工艺,节约资源消耗;

    F、整套烟气处理工艺采用急冷——干法——布袋除尘—— SCR——湿法, 能够很好的处理成分复杂、颗粒细小、技术要求高的烟气;

    G、通过加热烟气,可防止低温饱和烟气在引风机中以及烟囱凝结造成对设备、烟道及

    烟囱的腐蚀和“白烟”现象的出现


  • 火力发电

    火力发电厂是利用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发电的动力设施,包括燃料燃烧释热和热能电能转换以及电能输出的所有设备、装置、仪表器件,以及为此目的设置在特定场所的建筑物、构筑物和所有有关生产和生活的附属设施。主要有蒸汽动力发电厂、燃气轮机发电厂、内燃机




    1前言


    火力发电厂是利用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发电的动力设施,包括燃料燃烧释热和热能电能转换以及电能输出的所有设备、装置、仪表器件,以及为此目的设置在特定场所的建筑物、构筑物和所有有关生产和生活的附属设施。主要有蒸汽动力发电厂、燃气轮机发电厂、内燃机发电厂几种类型.

    2火力发电厂生产流程




    如下图所示。

     

     

     





     

    3汽轮机本体



        汽轮机本体(steam turbine proper)是完成蒸汽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汽轮机组的基本部分,即汽轮机本身。它与回热加热系统、调节保安系统、油系统、凝汽系统以及其他辅助设备共同组成汽轮机组。汽轮机本体由固定部分(静子)和转动部分(转子)组成。固定部分包括汽缸、隔板、喷嘴、汽封、紧固件和轴承等。转动部分包括主轴、叶轮或轮鼓、叶片和联轴器等。固定部分的喷嘴、隔板与转动部分的叶轮、叶片组成蒸汽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通流部分。汽缸是约束高压蒸汽不得外泄的外壳。汽轮机本体还设有汽封系统。如下图所示。

     

     

     

     

     

     

     

    4锅炉本体

      

     锅炉设备是火力发电厂中的主要热力设备之一。它的任务是使燃料通过燃烧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并且以此热能加热水,使其成为一定数量和质量(压力和温度)的蒸汽。

        由炉膛、烟道、汽水系统(其中包括受热面、汽包、联箱和连接管道)以及炉墙和构架等部分组成的整体,称为“锅炉本体”。如下图所示。

     

     

     

     

     

     

     

     

     

    5热力系统及辅助设备


        汽轮机部分的辅助设备有凝汽器、水泵、回热加热器、除氧器等。把锅炉、汽轮机及其辅助设备按汽水循环过程用管道和附件连接起来所构成的系统,叫做发电厂的热力系统。

        发电厂的热力系统按照不同的使用目的分为“原则性热力系统”、“全面性热力系统”、“汽轮机组热力系统”等。如下图所示。

     

     

     

     

     

     

     

    6发电机本体

       

     在发电厂中,同步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的唯一电气设备。因而将一次能源(水力、煤、油、风力、原子能等)转换为二次能源的发电机,现在几乎都是采用三相交流同步发电机。

        在发电厂中的交流同步发电机,电枢是静止的,磁极由原动机拖动旋转。其励磁方式为发电机的励磁线圈FLQ(即转子绕组)由同轴的并激直流励磁机经电刷及滑环来供电。

        同步发电机由定子(固定部分)和转子(转动部分)两部分组成。

        定子由定子铁心、定子线圈、机座、端盖、风道等组成。定子铁心和线圈是磁和电通过的部分,其他部分起着固定、支持和冷却的作用。

        转子由转子本体、护环、心环、转子线圈、滑环、同轴激磁机电枢组成。如下图所示。

     





秒杀活动
推荐商品
品牌推荐
达人专区
店铺推荐
还没逛够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